樹立“增綠就是增優勢、護林就是護財富”理念,不斷提升綠水青山“顏值”。一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。堅持不懈“嚴管林”,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,全面落實政府保護責任和林業局公司管護責任。嚴厲打擊盜伐林木、蠶食林地、破壞濕地和濫捕濫獵等違法行為。強化生態保護紅線、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,森林濕地保護修復綜合治理達到3.34萬畝。加強大平臺國家級重點火險區農林交錯地帶的綜合治理和風險研判,全面提高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綜合能力,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。二是嚴格規范自然資源管理。全面推行黑土耕地保護利用“田長制”,堅守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,嚴厲打擊和查處未批先建和非法占用耕地違法行為。嚴格建設用地審批,嚴格執行總量管控。扎實做好土地一級市場供應,提前介入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和縣級重點項目,做好用地服務保障工作。加大國家戰略儲備林基地建設力度,全年森林經營試點達到3萬畝。大力推進森林水庫、糧庫、錢庫、碳庫建設,探索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,形成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果,統籌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。三是鞏固提升創建成果。堅持把鞏固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作為重要任務,全面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年度整改任務。持續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重點推進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。抓好五營鎮供熱站續建和環保設施安裝,確保我縣空氣優良率達到98%以上。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%以上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推進廢棄菌包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。年內完成三鎮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,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%。扎實推進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堅決打擊偷存、偷排、偷放或違法違規處置的違法犯罪行為。高質量發展森林撫育和人工造林,計劃培育苗木1200萬株,完成森林撫育11.7萬畝。
以產業發展為重點,推進“1234”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建設特色生態產業體系,加快形成“新質生產力”。一是持續推動“旅游+”多業態發展。依托生態、森林、冰雪、濕地等特色旅游資源,突出紅松、白頭鶴、杜鵑花等特殊旅游符號,推進“旅游+文化”“旅游+研學”,形成多業態并舉、多景點支撐和多元化發展的旅游產業格局。緊跟龍江和伊春旅游熱度,提前謀劃布局“五一”“十一”旅游高峰期服務保障工作,完善景區基礎設施,優化景區服務流程,提升游客游覽滿意度,著力提升豐林森林康養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。加快推進五營紅松林海景區5A級創建和五營平原林場自在香里景區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”申報工作。二是持續踐行大食物觀。圍繞藍莓、樺樹汁等森林食品產業,拓展科技成果轉化渠道,促進生態產品溢價增值。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,促進以紅松籽、食用菌、山野菜等林下特色產業為代表的產品走向高端化。加快建設刺五加、平貝、五味子和靈芝等北藥特色產業,推動建立行業標準,加速產品多元化研發。堅持“產業+生態同步發展”,拓展延伸產業鏈,吸納更多地產優質產品進入森林食物“九珍十八品”品牌體系,提升森林食品影響力、競爭力。三是持續抓好產業振興。堅持穩面積、增單產同步發力,以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為抓手,發展玉米、大豆等重點農產品加工業,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,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23萬畝以上,產量達到7500萬斤。穩步擴大“兩牛一豬一禽”常規養殖及蜜蜂、林蛙、冷水魚等特色養殖規模,構建起“常規+特色”畜牧產業發展格局,推動畜牧產業更好融入產業振興。四是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。持續推進“個轉企、小升規”,加大企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。加強對瞳樺生物科技、鴻運山特產、天藍藍食品等企業創新扶持培育,推動企業早日入規;抓好星耀木業軟木加工生產線建設,實現企業產值、增加值整體提升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、優化渠道,線上線下開拓市場,傾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。五是持續培育“四大經濟”發展新引擎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不斷開辟新通道、打造新優勢,構建轉型發展新支撐。提升數字經濟。持續擴大5G基站投資建設,解決熱點深度覆蓋問題,行政村(林場)覆蓋率達到83%。引導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,深入推進企業“上云用數賦智”,推動數字化賦能企業發展走深向實。引導龍頭支柱企業建設數字工廠,拓展數字技術在制造業、服務業、農林業等領域開發運用。發展生物經濟。加速提升生物產業創新能力,引導北藥、森林食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在苗木繁育、生物育種、生物材料、生物醫藥等領域拓展應用,謀劃推進生物經濟成果落地轉化。推進企業與省內外科研機構、高校院所深度合作,支持嘉樺生物、菌派科技、芝名生物深入研發樺樹汁、黑木耳、靈芝的醫療功效。深挖冰雪經濟。以五營紅松原始森林、紅星大平臺庫爾濱霧凇、新青小興安嶺戶外運動谷為平臺,持續舉辦林海穿越、民俗文化、冰雪運動、霧凇攝影等森林冰雪活動,全力打造特色冰雪旅游品牌,進一步擴大我縣冬季旅游知名度、美譽度。以冰雪研學為突破,將“森林號子”非遺文化、“滑雪定向”賽事與研學課程相融合,豐富冬季旅游產品,力爭全年旅游人次、旅游收入分別增長30%以上。
2024年,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,豐林縣地區生產總值290399萬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1.7%,增速位于全市第8位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(2.1%)0.4個百分點。從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142907萬元,同比增長1.8%,拉動GDP增速約0.9個百分點;第二產業增加值34459萬元,下降3.9%,負向拉動GDP增速約0.5個百分點;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13033萬元,增長3.4%。